光明日报:“拼船出海”保出口
“防护服从前面往后套,绳子系紧了;防护面罩要先把两边的保护膜撕掉,要不然视野不好;口罩请换我们这里的N95……”4月18日,在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的库房里,深创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跨境贸易物流监管中心的老梁正忙着帮来客换上防护装备。
“看,这些都是全球各国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下单购买的中国商品。这些包裹来自珠三角各地甚至长三角地区,在我们这边主要是完成清关手续,然后再转运到香港,大部分走航空货运,小部分上远洋货轮。”深创建副总经理夏林指挥工作人员打开一辆集装箱货车的仓门,堆积如山的各种包裹映入眼帘。
在海关关员的监管下,装卸工人迅速将集装箱左侧的包裹搬到车外,并按照关员指令要求,把包裹放到查验分拣线的传送带上,逐个通过X光机。海关关员则在旁边的操作室里,紧盯屏幕进行包裹查验,整个流程高效快捷。这套查验设备,不仅能将包裹内物品的形状看得清清楚楚,不同材质还会显示不同颜色,什么违禁品都难逃它的火眼金睛。
“公司这两年发展迅速,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都占了。国家重视跨境电商业务,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广受欢迎;我们这个园区毗邻香港,货柜车出了保税区经深圳湾口岸最多一个半小时就能到香港机场;前海管理局对企业很支持,海关部门的服务也非常周到。”年轻的深创建董事长吴海波谈到公司发展时信心满满。
春节过后,香港第五波疫情突然加重。吴海波发现,原本像走马灯一样来园区的香港货柜车逐渐变少。很快,深圳湾口岸的通关政策发生变化,香港货柜车不能直达货场,而是要在指定地点与内地货车进行接驳。一卸一装,耗时费力。
电商电商,速度至上。大批跨境电商的出口货物之所以要从香港机场走,就是因为香港机场对电子产品的航空货运审核快,飞往全球各地的航班多。但由于深港两地的陆路运输受疫情严重冲击,大批包裹在仓库中积压。
陆路被迟滞,试试海路吧。从这个念头在吴海波脑海中闪过,到他谈妥最初两家驳船公司,再到首班驳船从深圳码头出发前往香港屯门,前后仅一周时间。
公司员工都习惯了陆路,不会搞海路运输怎么办?大学习!董事长亲自带着全体员工集训三天三夜,硬是将保税区至深圳港口再到香港码头,将装车、装船再到卸船、装车的各个环节打通弄熟。
如何才能让更多出口企业通过水路将货物快速运到香港?建平台!深创建自主研发“粤港跨境通”平台,融船东、船代、国内拖车、香港拖车、货主、报关行等所有角色于一体。货主只要在平台下单,各个环节的服务商都会自动匹配接单完成服务,全程不需要额外沟通。
“我们就相当于‘海上货拉拉’,帮助企业把出口货物拼到集装箱里,再拼满一船运到香港,每天都要发400到600个标准集装箱。平台上线两个月来,有力帮助了珠三角地区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复工复产,不仅保证了出口稳定,而且保障了供港物资的运输。现在政府的‘深i企’服务平台里也能对接我们这个‘粤港跨境通’。”吴海波说。
聊到政府服务,吴海波兴致更高:“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企业有影响,但政府的帮扶真的很实在。市里有惠企纾困‘30条’,前海有‘助企22条’,条条是干货,个个‘补’痛点。一天晚上,我们有一箱货物被海关总署抽中要查验。当时,货已运到码头准备装船。深圳海关在听取深创建的汇报后启动应急机制,连夜加班完成查验手续。第二天一早货物如期抵达香港,太不容易了。”
夕阳西下,映红了前海湾。一辆辆卡车拉着装满出口商品的集装箱,驶离前海综合保税区。今晚,它们就会登船前去香港;明天,它们就会登机飞往全球;几天后,它们就会到达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手中。
虽然疫情的阴霾还未完全消散,但深圳前海,正保供稳链,生机蓬勃。跨境电商全业态在这里落地,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一盘棋”有序联动发展。据统计,该保税区已累计出口包裹超10亿个,货值近600亿元。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1日 04版)
记者:严圣禾 党文婷
校审:吕攀
编辑:邱梓城
▼往期精彩回顾▼